荆川东园8-11建于20世纪90年代,总共4栋16个单元192户,由于靠近牛塘物流市场,外来车辆随意进出、乱停乱放现象严重,路面坑洼、环境恶化、设施老化、私搭乱建等问题层出不穷,是矛盾不断、信访频发的典型老旧小区。2023年,借着老小区改造的东风,社区经过调查摸底,因地制宜对小区面貌和基础设施进行全新升级,并完善了停车位增设等工程。但“面子”易改,“里子”难治,由于缺乏业主的积极参与和广泛支持,小区内部的自治机制几乎停滞,邻里之间人际关系冷漠,参与自治意识不足,同时,兜底物业因没有盈利提出撤场,小区即将陷入无人管理的境地,纠纷失管、服务失能等成为小区治理中不可回避的难题。
小区改造前
小区改造后
为破解困局,锦阳花苑社区积极响应区委推出的“阳光物业”三年行动方案,坚持以“党建+信义”共治理念为靶向指引,通过延伸“组织链”、优化“协作链”、补短“服务链”、赋能“自治链”,构建起党建引领下的“阳光信托”物业服务关系,全力做好老旧小区改造“后半篇文章”。
延伸“组织链” 跑出党建引领加速度
“阳光信托”物业作为一种新型的物业管理模式,在推行宣传过程中困难重重。起初,部分业主由于对“阳光信托”不了解而产生抵触心理,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,以“党建+网格”的工作模式,开展小区营造。通过组建一网格一支部,积极组建物管会,引导政治意识强、思想品德好的党员及热心业主加入,构建起社区党委、网格党支部、物管会、物业企业“四方”联席体系,及时倾听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,共同推进“阳光信托”物业治理模式的普及和应用,并以支部发起倡议,通过抓住党员“关键少数”,使其成为“阳光信托”物业的“宣传员”和“推动者”,动员居民“绝大多数”,以政策宣传、解疑答惑、有效引导为抓手,充分发挥民主自治,较短时间内就促进居民形成共识,为新模式的顺利导入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。
优化“协作链” 拓展多元联动参与度
锦阳花苑社区积极推动“五社”合力攻坚、同轴共转,为“阳光物业”导入工作提质增效。前期,迅速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,社工、专业志愿者为成员的信托制物业工作专班,协调辖区内的各类单位和社会组织,在“协同合作、搭建平台、协商议事、资源链接”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创新与实践。根据前期摸排底册,社区开展了两个多月的“敲门行动”,在掌握居民接受“阳光信托”程度基础上施行“一区一策”;组织培训讲解政策、邀请专家顾问“现身说法”,提升居民对“阳光信托”物业的认知与接受度;依托居民议事会等平台,积极召开各类座谈与民情小板凳会议深入调研了解民意,建立健全民情民意反馈机制,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。2024年5月,锦阳社区通过上门走访、电话问询等形式,对荆川东园8-11区域内192户居民进行意见征求,回收的159份有效反馈中,115份明确表示支持,占比达72.3%,期盼了多年的小区物业管理“正规化”总算实现了。
补短“服务链” 重塑信任互助认可度
2024年8月,社区以公开比选形式选聘常州长盛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以"阳光信托"的方式管理服务荆川东园8-11小区,经业主大会商议决定,以征收停车费与垃圾清理费来支撑小区的物业管理,重新规划出的69个车位仅3天时间就全部分配到位,租金收入8.6万元。通过梳理、公开物业的成本和收益两张清单,荆川东园8-11小区收取的停车费在支出物业管理费用后还有盈余,社区、物管会、物业决定将这部分钱用来为全体业主办实事。如做好日常保洁、垃圾清运、停车规范、设施维护,同时与社区联合开展志愿者服务、解困帮扶、迎传统佳节、慰问高龄老人等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系列实践活动,构建物业服务“磨合期”与居民心理“缓冲期”,着力增强与居民间的沟通联系。自新物业入驻后,环境逐渐美化,服务逐渐上升,居民对阳光信托的所作所为有目共睹,也终于让这个“烫手山芋”降了温。
赋能“自治链” 提升信义治理满意度
社区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,在开放式预算编制、小区管理服务标准制定、全员式“监察人”制度创立、社情民意反馈等过程中,牵头组织开展业主沙龙、民情恳谈会、茶话会、坝坝会等,引导业主积极参与协商议事,针对业主提出意见建议,及时调整方案。在“阳光信托”物业的推动下,荆川东园8-11不仅完成了道路改造、设施维护、重整绿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提升工程,还通过资金共筹、新风共塑、服务共享、环境共治、平安共建等一系列举措,成功唤醒了业主的权责意识,进一步提升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积极性,以上下合力实现了“1+1大于2”的效果。引入信托制物业以来,荆川东园8-11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热情持续高涨,小区治理实现“三升一降”:物业服务品质提升,缴费率提高到92%,居民满意度上升到90%,矛盾纠纷大幅减少,信访投诉件从2023年度的19件下降至4件。